(56kb)

 

1. 唐貞觀之治的治績:(合而概說)

 

唐太宗在位23年,勵精圖治,對內則整頓國家制度,鞏固中央集權,安定民生,對外則擊敗突厥,擴大唐帝國對其他周圍國家的政治及文化的影響,史稱「貞觀之治」。以下分述貞觀之治在各方面的治績:

 

. 亡隋為戒

隋末民變使太宗認識「民依於國,國依於民」的道理,隋之苛政,使太宗時刻引以為戒,太宗治國必以愛民為務,致力糾正前朝之失,這是貞觀之世致治的基本因素。

 

. 君主賢明

太宗即位後,勵精圖治,在政治上,知人善任,從諫如流,整飭吏治;經濟上,薄賦尚儉,救災恤民;而亦能致力獎勵文教,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。

 

. 賢臣輔國

太宗為歷史上少有的英主,群臣亦多為賢能之輩。賢臣中尤以房玄齡、杜如晦最著,時人稱「房謀杜斷」,其他如李靖、魏徵、尉遲敬德等,均名重一時。人才輩出,有助盛世之出現。

 

. 吏治清明

太宗十分重視吏治,曾命房玄齡省併冗員,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,考察吏治;又親自選派都督、刺史等地方官,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,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。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,以便隨時延見,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,一時政治清明,政局穩定。

 

. 平定四夷

太宗對外武功成就顯赫,曾多次對外用兵,先後平定突厥、薜延陀、回紇、高昌、焉耆、龜茲、吐蕃等,由是唐朝聲威遠播,四夷賓服,西北各族共尊太宗為「天可汗」。由是國家得以步入大治之世。

 

 

太宗即位時年僅29歲,唐帝國在太宗統治下,文治武功均前所未有的發展,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盛世。

 

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

 

2.唐貞觀之治的治績:(分政治、經濟、文教、軍事四項)

 

政治方面

. 用人唯才 (選用人才\任賢方面)

太宗知人善任,用人唯才,不問出身,初期延攬房玄齡、杜如晦,後期任用長孫無忌、楊師道、褚遂良等,皆為忠直之士;其他如李勣、尉遲恭等,亦為一代名將。此外,太宗亦不計前嫌,重用建成舊部魏徵、王珪,降將李靖、尉遲敬德等,人材濟濟。

 

2. 平抑門第 (選用人才\任賢方面)

太宗又命高士廉、令狐德棻等人重修《氏族志》,著重立德、立言、立功,以功臣代替世冑;又通過科舉,吸納有才幹的庶族士人,用科舉代替門第。從而,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,為政壇帶來新氣象。此外,更接納封德彝之議,命宗室出任官吏,以革除其坐享富貴的惡習。

 

. 從諫如流 (納諫方面)

太宗以煬帝拒諫亡國為戒,即位後盡力求言,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,又鼓勵臣下直諫。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顏直諫,太宗均能善加容納,又如王珪、馬周、孫伏伽、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。

 

. 整飭吏治 (吏治方面)

太宗十分重視吏治,曾命房玄齡省併冗員,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,考察吏治;又親自選派都督、刺史等地方官,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,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。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,以便隨時延見,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,一時政治清明。

 

. 確立制度 (制度方面)

太宗在政制上雖無革命性的創造,但他善用隋制,使其更趨於完善。如中央方面確立了三省六部制,特設政事堂,以利合理施政,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;地方上沿襲了隋朝的郡縣兩級制,分全國為十個監區。此外,行府兵制,寓兵於農;均田制、租庸調制、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。

 

經濟方面

6.薄賦尚儉

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,注意輕徭薄賦,徭役的徵發不奪民時;同時,太宗崇尚節儉,下令免去四方珍貢,曾遣散宮女三千多人。從而農業及民生得以不斷發展改善。

 

. 救災恤貧

隋末天下動亂,田園荒蕪,百姓流離,唐太宗招撫流亡回鄉,授田給予耕作,以安定民生。唐初關中連年災荒,太宗即開倉賑濟災民,又准百姓就食他州;且拿出御府金帛,為災民贖回賣出子女,使災民得以度過荒年。

 

文教方面\推廣文教方面

. 設館興學

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學館,有十八學士,即位後更在京設弘文館,徵集圖書二十餘萬卷;同時重建地方州縣學校,擴充京師國子監,延聘名儒出任學官,生員多至萬人,並接受高麗、吐蕃、日本等的君長皆派子弟來華求學,由是時文教大盛。

 

. 撰經修史

命孔穎達等人修定《五經正義》,統一南北經學;又置國史館,由宰相監修前朝國史,開官修歷史的風氣。

 

軍事方面

10. 平定四夷

太宗對外武功成就顯赫,曾多次對外用兵,先後平定突厥、薜延陀、回紇、高昌、焉耆、龜茲、吐蕃等,由是唐朝聲威遠播,加上太宗能實行王道,恩威共施,並建立都護府制度,終貞觀之世,四夷賓服,西北各族共尊太宗為「天可汗」。

 

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

 

3. 唐貞觀之治的影響:     

 

文治方面

. 奠定國基 (對當世影響)

貞觀年間,太宗的各項善政,使政治清明,社會安定,人民豐衣足食,生活富庶,經濟發展迅速,造成盛世局面,奠定了唐代二百多年的基業。

. 確立制度 (對後世影響)

貞觀年間,經太宗的苦心經營,確立了多種政制,如三省六部制、府兵制、均田制、租庸調制、科舉制、常平倉制等,堪稱完備,自宋至清各朝,皆在其基礎上斟酌損益。

 

. 政風沿襲 (對後世影響)

太宗施政有方,選賢任能,虛心納諫,成為一種良好的政治風氣。歷代有為的治國者,皆追慕「貞觀政風」而力圖仿效。

 

. 階級泯滅 (對當世影響)

太宗用人唯才,不問出身,且重修《氏族志》,以功臣代世冑,科舉代門第,打破魏晉南北朝以來重視門第的風氣,世家豪族把持朝政的惡習,平民也得有進仕的機會,清除舊社會的觀念,加強了社會的團結和融和。

 

. 文化廣披 (對當世影響)

太宗大力提倡文教,獎勵學術,大興國學,又下詔修諸經正義及史籍,外國君長如高麗、日本、高昌、吐蕃等皆遣弟子來華留學,使唐代學術文化廣披四方。東亞各國尤以日本為甚,深受唐文化影響。

 

. 民族融和 (對當世影響) (對後世影響)

唐太宗武功顯赫,少有鄙視夷狄,故東亞各民族逐漸混入,唐代名將和大臣,不少為同化了的外國人,原屬鮮卑族的元氏、宇文氏、長孫氏等,在太宗時已不被視為外國人。因此,自太宗起,中華民族又一次地擴大。

 

武功方面

. 聲威遠播 (對當世影響) (對後世影響)

唐太宗武功鼎盛,將中國發展為世界上最強、文化最盛的國家,四夷臣服,外族共尊太宗為「天可汗」,並築「參天可汗道」,以便向唐室進貢。下迄元明之際,西北諸國仍尊稱中國天子為「天可汗」,而至今外族亦稱中國人為「唐人」。

 

. 版圖擴大 (對當世影響)

唐代版圖遼闊,遠超漢朝,方其全盛之時,領土東臨於海,西達蔥嶺西北的鹹海,北抵貝加爾湖,南及南海。

 

. 中外文流 (對當世影響)

唐初平定突厥,天山南北路得以通行無阻,對外交通及貿易遂得以加強,從而促進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。

 

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

 

         4. 唐代開元之世致治的原因:

 

「開元」為唐玄宗前期年號,共29年。玄宗為人精明果斷,銳意於政治興革,知人善用,政風清肅,經濟繁榮,社會安定,使唐帝國再進入富強康樂的年代。以下分述開元之世致治的原因:

 

. 君主賢明

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,在政治上,知人善任,整飭吏治,改良制度;經濟上,提倡節儉,整頓經濟;而亦能致力獎勵文教,令政局穩步發展。

 

. 賢臣輔助

玄宗重視人才,不計前嫌,初期任用武后舊臣姚崇、宋璟為相,後期任用張九齡、韓休為相,諸人均是方正剛直、敢於直諫之臣;其他如李元紘、杜暹、張說等,亦皆德政昭著,廉潔不阿的一代名臣,力洗前弊,一時中央政風肅然。良才輔國,有助盛世的出現。

 

. 吏治清明

玄宗留心吏治,把唐初的十道改為十五道,每道設一採訪使,監督地方行政。同時,裁撤冗員,嚴格推行官吏考核辦法,認真審核吏部用人,使吏稱其職。此外,亦確立京官和地方官定期互調的制度,以溝通中央和地方的政情,矯正武韋時官吏敗壞的政風。整飭吏治,政局穩定。

 


. 內安外定

唐開國王開元年間,經過太宗的貞觀之治的努力經營,及武則天一朝的維繫,基礎鞏固,國力鼎盛。對外,則先後收復了碎葉,打敗吐蕃,恢復了在西域的主權,在東北地區設置都督府,內安外定,國家得以步入大治之世。

 

開元時代,戶口數量是貞觀時的三倍,土地之多,平均每戶有140畝,各種穀物的貯藏共達一億多石,斗米只需三錢,行萬里路可不持寸鐵,開元可以說是唐朝經濟最富裕的時期。

 

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

 

5. 唐代開元之治的治績:(分政治、經濟、文教、軍事四項)

 

「開元」為唐玄宗前期年號,共29年。玄宗為人精明果斷,銳意於政治興革,知人善用,政風清肅,經濟繁榮,社會安定,使唐帝國再進入富強康樂的年代。以下分述開元之治在各方面的治績:

 

政治方面

. 任用賢能 (任賢)

玄宗重視人才,不計前嫌,初期任用武后舊臣姚崇、宋璟為相,後期任用張九齡、韓休為相,諸人均是方正剛直、敢於直諫之臣;其他如李元紘、杜暹、張說等,亦皆德政昭著,廉潔不阿的一代名臣,力洗前弊,一時中央政風肅然。

 

. 整飭吏治 (吏治)

玄宗留心吏治,把唐初的10道改為15道,每道設一採訪使,監督地方行政。同時,裁撤冗員,嚴格推行官吏考核辦法,認真審核吏部用人,使吏稱其職。此外,亦確立京官和地方官定期互調的制度,以溝通中央和地方的政情,矯正武韋時官吏敗壞的政風。

 

經濟方面

. 提倡節儉

玄宗登位之初,力矯武韋時淫奢之風。他規定后妃以下的佳麗不得佩帶金玉飾物,廢除車馬及御服上的珍寶玩飾,並下令全國不准開採金玉、兩京的織造坊皆飭令罷止,寺院佛像不許再復建鑄。玄宗亦自奉甚儉,一時大臣如盧懷慎、李元紘等,亦以節儉知名。

 

. 整頓經濟 

玄宗即位後,派遣宇文融清查土地及戶籍,查出隱戶80餘萬,並把地稅由按戶改為按畝徵收,定新制徵收戶稅,增加了政府的稅收,地稅和戶稅徵收辦法的改變,開日後兩稅制的先河。玄宗又致力恢復農業,大興屯田,開墾荒地,興修水利,令農業生產力大增。

 


. 壓抑佛教

唐初佛教頗盛,僧尼毋須納稅,寺院漸成奸民逃稅之所。玄宗遂納姚崇之議,詔令僧尼12000人還俗,減少社會上不事生產者的數目;並禁營寺院,收回寺院土地,增加國家收入。

 

文教方面

. 尊重儒術 (獎勵學術)

玄宗重視儒術,命張說修訂《五禮》,頒為「開元禮」,又命人重修「唐六典」。玄宗亦禮待儒臣,曾延聘名儒褚無量、馬懷素等人入官講論經學,弘揚儒術。

 

. 提倡文學 (獎勵學術)

開元年間,大規模搜集天下遣書,加以整理,得四、五萬卷,設集賢書院以藏之。玄宗本人雅好文學,力加鼓勵撰文作詩,使文風大盛。

 

軍事方面

. 改行募兵 (兵制)

太宗以後,天下昇平日久,府兵制漸壞。自高宗起,將府兵借給外戚之家,執童僕之役,百姓以充府兵為恥,由是府兵逃亡日多,府兵制名存實亡。玄宗採張說之議,廢除府兵,改為募兵制,召募士兵十二萬,負責輪流宿衛京師,後稱為「 騎」,而府兵則負責保衛地方。

 

. 設置邊鎮

玄宗為加強邊境防禦,在沿邊要地設置十大兵鎮,分別為安西、北庭、河西、隴右、朔方、河東、范陽、平盧、劍南、嶺南,長官稱節度使,統率邊兵(又稱團結兵或健兒),用以統領異族,屯防邊彊。

 

10. 對外關係

開元年間,經過連串措施整頓軍旅後,唐室連續取得對外族的軍事勝利,先後收復了碎葉,打敗吐蕃,恢復了在西域的主權。另外玄宗還在東北地區設置都督府,加強對當地的管轄。

 

 

開元時代,戶口數量是貞觀時的三倍,土地之多,平均每戶有140畝,各種穀物的貯藏共達一億多石,斗米只需三錢,行萬里路可不持寸鐵,開元可以說是唐朝經濟最富裕的時期。

 

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∼

 


6. 唐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的比較:

 

唐之盛世,起於貞觀之治,而盛極於開元之治,二者的治績頗有異同之處,現比較如下:

 

相同之處

 

. 人才方面 (知人善任) (政治方面)

貞觀——太宗知人善任,用人唯才,不問出身,初期延攬房玄齡、杜如晦,後期任用長孫無忌、楊師道、褚遂良等,皆為忠直之士;其他如李勣、尉遲恭等,亦為一代名將。此外,太宗亦不計前嫌,重用建成舊部魏徵、王珪,降將李靖、尉遲敬德等,人材濟濟。

開元——玄宗亦重視人才,不計前嫌,初期任用武后舊臣姚崇、宋璟為相,後期任用張九齡、韓休為相,諸人均是方正剛直、敢於直諫之臣;其他如李元紘、杜暹、張說等,亦皆德政昭著,廉潔不阿的一代名臣,力洗前弊,一時中央政風肅然。

 

. 治民方面 (整飭吏治) (政治方面)

貞觀——太宗十分重視吏治,曾命房玄齡省併冗員,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,考察吏治;又親自選派都督、刺史等地方官,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,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。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,以便隨時延見,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,一時政治清明。

開元——玄宗留心吏治,把唐初的十道改為十五道,每道設一採訪使,監督地方行政。同時,裁撤冗員,嚴格推行官吏考核辦法,認真審核吏部用人,使吏稱其職。此外,亦確立京官和地方官定期互調的制度,以溝通中央和地方的政情,矯正武韋時官吏敗壞的政風,

 

. 制度方面 (改善制度) (政治方面)

貞觀——太宗在政制上雖無革命性的創造,但他善用隋制,使其更趨於完善。如中央方面確立了三省六部制,特設政事堂,以利合理施政,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;地方上沿襲了隋朝的郡縣兩級制,分全國為十個監區。此外,行府兵制,寓兵於農;均田制、租庸調制、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。

開元——玄宗即位後,改革各項制度。政治上,確立京官和地方官定期互調的制度,以溝通中央和地方的政情;經濟上,定制徵收地稅和戶稅,增加了政府的稅收,開日後兩稅制的先河;軍事上,太宗以後,天下昇平日久,府兵制漸壞。玄宗採張說之議,廢除府兵制,改為募兵制,又在沿邊要地設置十大兵鎮,推行節度使制,用以統領異族,屯防邊彊。

 

. 治民方面 (崇儉愛民) (經濟方面)

貞觀——(崇儉)太宗崇尚節儉,下令免去四方珍貢,曾遣散宮女三千多人,又注意輕徭薄賦,善用租庸調制,徭役的徵發不奪民時。(愛民)同時,經常遣使巡察四方,了解民生疾苦,寬簡刑律;而隋末天下動亂,太宗亦能招撫流亡回鄉,授田給予耕作,且饑荒時能開倉救恤災民,由是民生安定,社會富足。

開元——(崇儉)玄宗登位之初,力矯武韋時淫奢之風。他規定后妃以下的佳麗不得佩帶金玉飾物,廢除車馬及御服上的珍寶玩飾,並下令全國不准開採金玉、兩京的織造坊皆飭令罷止,寺院佛像不許再復建鑄。玄宗亦自奉甚儉,一時大臣如盧懷慎、李元紘等,亦以節儉知名。(愛民)同時,致力恢復農業,大興屯田,開墾荒地,興修水利,令農業生產力大增;又設十五道採訪使巡察天下,關懷民生疾苦情,為民排難解紛。

 

. 文教方面 (提倡學術) (學術方面)

貞觀——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學館,有18學士,即位後更在京設弘文館,徵集圖書20餘萬卷;同時重建地方州縣學校,擴充京師國子監,延聘名儒出任學官,生員多至萬人,並接受高麗、吐蕃、日本等的君長皆派子弟來華求學,由是時文教大盛。又命孔穎達等人修定《五經正義》,統一南北經學;置國史館,由宰相監修前朝國史,開官修歷史的風氣。

開元——玄宗重視儒術,命張說修訂《五禮》,頒為「開元禮」,又命人重修「唐六典」。玄宗亦禮待儒臣,曾延聘名儒褚無量、馬懷素等人入官講論經學,弘揚儒術。開元年間,大規模搜集天下遣書,加以整理,得四、五萬卷,設集賢書院以藏之。玄宗本人雅好文學,力加鼓勵撰文作詩,使文風大盛。

 

相異之處

 

. 對外方面

貞觀——太宗對外武功成就顯赫,曾多次對外用兵,先後平定突厥、薜延陀、回紇、高昌、焉耆、龜茲、吐蕃等,由是唐朝聲威遠播,加上太宗能實行王道,恩威共施,並建立都護府制度,終貞觀之世,四夷賓服,西北各族共尊太宗為「天可汗」。

開元——玄宗先後收復了碎葉,打敗吐蕃,恢復了在西域的主權;另外還在東北地區設置都督府,加強對當地的管轄,但武功成就始終未及太宗輝煌。

 

. 政績方面

貞觀——太宗英武有為,在位二十餘年,政治清明,社會安定,人民豐衣足食,生活富庶,經濟發展迅速,終貞觀之治,民少憂患,確立唐代黃金時代。

開元——玄宗初期政績卓越,創開元之治,國勢比貞觀時期還要強盛,但玄宗晚年流於驕惰,耽於女色,寵幸小人,終致釀成安史之亂,唐代亦由盛而衰。

 

. 用人方面

貞觀——太宗善於用人,先有房玄齡、杜如晦,後有長孫無忌、褚遂良等,終太宗之朝,人才濟濟。

開元——玄宗初期,勵精圖治,人才輩出,如姚崇、宋璟等,但自張九齡死後,李林甫、楊國忠等庸碌之輩為相,敗壞朝政,終引發安史之亂。

 

 

太宗為政23年,對內國泰民安,對外四夷賓服,貞觀之治,顯顯赫赫;玄宗在位43年,前期開創的開元之治,雖比貞觀更上一層樓,但安史之亂的爆發,標誌著玄宗後期的天寶年間,唐朝已由盛極轉向衰亡。